数学为基,智能浪潮涌动,当深耕其公理与模型,方能在新纪元铸就理论突破,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跃迁。7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院首任院长、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院首任院长马志明院士做客我校“百川讲堂”第285期,带来主题为《与时俱进 水滴石穿》的精彩讲座。我校副校长康旭东教授,校团委、数学科学学院的教师代表,以及本研团支部青年和百川会员共计160余人到场聆听讲座。

马志明结合自身科研历程,深刻阐述了数学研究如何顺应时代、开拓创新。他以5G极化码研究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传统数学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破圈”力量。马志明介绍,团队与华为公司的合作始于2018年,通过攻克极化码仿射自同构群的代数难题,证明了块状下三角仿射群即为极化码的完整仿射自同构群,修正了国际学者Stephan的猜想,相关成果发表于2021年IEEE全球通信大会,为提升5G控制信道编码效率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志明阐释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信息科技前沿领域的核心驱动作用。在信息通讯领域,数学通过构建信道编码理论框架,优化了5G/6G通信的频谱效率;在网络技术层面,基于图论的拓扑分析模型有效提升了数据中心网络的容错性与传输速率。马志明特别提到2021年成立的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数学专业委员会”及“π实验室”,呼吁青年学者关注数学与量子通信、语义通信的交叉领域,同时鼓励学生要以兴趣为引,在跨学科碰撞中寻找创新火花。

互动环节中,马志明耐心解答了现场师生关于“如何在数学学科赋能领域创新发展”以及“理论数学研究与应用数学研究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有什么区别”等问题,他强调:“基础研究要‘顶天’,应用探索需‘立地’。”同时,鼓励学生们要坚持不懈进行研究学习,与时俱进,脚踏实地。

讲座最后,康旭东代表学校为马志明颁发“百川讲堂”纪念牌并赠送国画肖像,以表感谢与敬意。